各位同学:
近期,校园内发生多起学生个人电脑感染病毒事件,导致文件丢失、账号被盗等问题,部分事件已对校园网络整体安全造成潜在影响。为切实保障学生个人信息与财产安全,筑牢校园网络安全防线,现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网络安全防护提示
强化个人设备安全防护
1. 必装正规安全软件:全体学生须在个人电脑上安装并启用1款正规安全软件(如:火绒、360安全卫士、腾讯电脑管家),确保软件实时更新病毒库,严禁关闭实时防护功能,构建设备基础安全屏障。
2.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每周至少进行1次病毒快速扫描,每月或电脑出现卡顿、弹窗异常、文件异常损坏等情况时,必须开展全盘查杀;及时关注Windows、macOS等操作系统更新提示,24小时内完成系统安全漏洞修补。
规范日常上网行为管理
1. 严守下载与浏览底线:严禁下载、安装来源不明的软件,尤其是游戏外挂、破解补丁、盗版影视/软件等风险文件;不点击短信、社交平台中收到的陌生链接、二维码,不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附件(重点警惕.exe、.zip等可执行或压缩文件);严禁访问赌博、钓鱼、不良信息类网站,避免触发恶意代码。
2. 做好数据多端备份:课程作业、毕业论文、设计手稿等重要数据,须采用“本地+云端”双备份模式——本地通过U盘、移动硬盘存储,云端优先使用学校官方云盘或阿里云、腾讯云等正规平台,避免因设备故障或病毒攻击导致数据永久丢失。
3. 加强移动终端防护:手机等移动设备仅从官方应用商店(如:苹果App Store、华为应用市场)下载App,不安装“第三方渠道”提供的未知应用;不连接无密码、名称可疑的公共Wi-Fi,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进行网银支付、账号登录等敏感操作;不点击短信、微信等平台中的陌生链接。
4. 严控个人信息泄露:不在陌生社交群聊、不明调研问卷、非官方活动报名页面等场景,透露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班级信息、手机号码等敏感内容;发布生活动态时,遮盖定位信息、家门牌号、校园卡等可能暴露个人身份的细节。
5. 筑牢账户密码防线:支付、社交、邮箱等重要账户,须设置“字母+数字+特殊符号”组合的复杂密码,避免使用生日、学号、“123456”等易破解密码;不同平台使用不同密码,建议每3-6个月更换1次核心账户密码。
6. 严守验证码安全底线:任何机构(含银行、支付平台、公检法机关)均不会通过电话、短信索要短信验证码,凡是索要验证码的行为均涉嫌诈骗;如遇此类情况,立即挂断通话或拉黑联系人,并向学校保卫处、学生处报备。
反馈渠道
全体学生如发现网络安全隐患(如校园内可疑Wi-Fi、钓鱼链接)或遭遇网络诈骗、账号被盗,须第一时间联系校园安全中心(电话:020-82668110)或学生处(电话:020-82669666),以便及时处置。
网络安全无小事,防范责任重于山。请全体学生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共同维护安全、洁净的校园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