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企业文化

校园快讯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首页 > 首页 > 正文

广州华商学院首期学生工作者专业成长研修班结营沙龙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6日 21:57 来源: 责任编辑:学生处管理

8月24日,广州华商学院首期学生工作者专业成长研修班结营沙龙在弘美楼会议室成功举办。研修班首席专家张振笋教授、班主任许娜副校长应邀出席,与全体学员共同参与了本次充满创意与活力的沙龙活动,学习委员陈洋广担任活动主持。

12E1B

本次沙龙在轻松而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20名学员结合两个月以来的培训经历,依次分享学习心得与实践感悟。分享过程中,张振笋教授创新性提议改变原有形式,通过抽题进行即兴演讲与才艺展示,极大增强了活动的互动性与挑战性。学员围绕“危机”“学习”“机遇”等主题即兴发挥,结合学生工作实际,以生动语言和真实案例展开演讲,展现了良好的应变能力与专业素养。才艺表演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歌声与欢笑充盈全场,充分彰显了学生工作队伍的活力与创意。

研修班首席专家张振笋高度评价学校重视学生工作,充分肯定全体学员克服重重困难,坚持60天打卡,深度阅读,积极复盘,立足岗位开展校本研究,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以好学状态展示华商学工人奋发有为的积极状态,并希望将研修班学习方式传递到学生教育中,以生命影响生命。

同时,张教授在点评环节中对学员们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学生工作者应当具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我。他对后续课题结题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希望学员们注重成果的扎实性与应用性,同时鼓励大家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以持续成长回应时代与职业要求。张教授特别表达了对广州华商学院提供学习平台的感谢,并表示很高兴通过研修班与各位学员相遇相知。

15F1A

许娜副校长在结营沙龙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结营沙龙既饱含思想碰撞的紧张感,又不失成果展示的趣味性,学员们用鲜活的表达、扎实的思考,把两个月研修中的所学所悟转化为可落地的思路,既展现了“敢突破、善探索”的活力,更交出了“有成长、有蜕变”的答卷,让整场活动既具挑战价值,更显育人温度。她对全体学员的成长给予充分肯定:“从晨读暮省中沉淀理论认知,在专题讲座中拓宽工作视野,借课题实践锤炼实务能力,大家始终以‘空杯心态’投入学习,不仅实现了个人专业素养的跃升,更让我们看到学生工作队伍‘守正创新’的潜力。”

结合学校合格评估工作要求,许副校长进一步强调,当前学校正处于“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关键阶段,学生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环节,既是评估考察的重点,更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她希望学员们以此次研修为新起点,把“精准育人、科学管理”的理念融入日常:既要将研修中掌握的“危机处理方法、就业服务技巧、学风建设路径”转化为应对评估的具体举措,用扎实的工作成效夯实评估基础;也要保持探索热情,在后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指导、家校协同育人等工作中持续创新,让“研修成果”真正成为“育人实效”。

“学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许副校长最后勉励大家,带着研修收获的“满格能量”回到岗位,以更专业的能力、更务实的作风扛起育人责任,在服务学生成长、支撑学校合格评估与长远发展中,交出更亮眼的学生工作答卷。

ABA7

本次结营沙龙不仅集中展现了学员的学习成果与成长蜕变,更以创新的交流形式,验证了“理论+实践+展示”培养模式的实效,赢得广泛认可。

17401

后续学校将以此为基础,积极筹备后续学生工作专业成长研修班的开展,紧扣合格评估要求与学生工作重点,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培养环节,持续完善学生工作者长效培养机制,为推动育人工作提质增效、助力学校高质量通过合格评估筑牢队伍支撑。

结营沙龙学员心得摘录分享

101 陈纯华:本次研修是“在挫折里找光”的旅程,课题申报失利让我学会“沉下心补不足”,就业工作挑战让我懂得“弯下腰陪学生同行”,每一次“不顺”都藏着懂做事、懂待人的成长。

102 陈霞:研修班让我在“总结反思”中实现向内觉醒,养成深度工作能力;在“团体共振”中获得向外支撑,消解认知局限,未来将带着这份清醒与温暖,做好有温度的学生服务。

103 陈向娟:两个月晨读暮省让我学会“有效读书”,明白坚持的价值;也启发我可将此形式用于学业预警学生,通过打卡监督、奖励激励,助力他们提升自制力。

104 陈洋广:学生的危机可能是学业挂科、人际破裂或心理迷茫,这让我深知学生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学生成长,责任沉甸甸;作为民办高校辅导员,我也有职业危机感——岗位地位不明显、发展方向待明晰,当下计划聚焦四方面提升:强化岗位匹配能力、心理抗压能力、学生风险防控能力,同时及时总结经验、转化理论,以理论夯实工作实效。

105 邓奎:研修最大收获是晨读暮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让每天充实进步;更学会保持高能量心态,做事有条理、效率高,从容应对学生工作的忙碌。

106 付蔚莹:晨读帮我重拾阅读、启发思考,暮省让我养成反思习惯;课题任务推动工作思路创新,此次研修更激发学习欲望,帮我在琐碎中找回自我。

107 郭堪通:研修是一场“突破”修行——突破认知边界,懂学生工作是生态培育;突破实践局限,用“归巢计划”让延毕学生课程通过率提升85%;更突破成长惯性,让“知行合一”成日常。

108 黄国富: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期与华商高质量发展阶段,需以全新的工作状态与方法适应新时代工作要求。同样,学校学生工作也需更新工作理念与提升队伍能力素质,加强培训成为关键途径。此次研修班的共同成长研修班模式作为创新尝试,已取得预期成效,未来将不断完善该培训机制,为华商学生工作及辅导员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09 侯英杰:晨读暮醒帮我拾起阅读耐心、明确工作方向,九期讲座让我学会“汇百家之长”,课题申报则让我拥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与“不破不立的决心”。

110 李冠恩:每日晨读暮省夯实根基,专家讲座拓宽视野,案例书写与课题研究推动工作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未来将以更专业姿态服务学生成长。

111 蓝光进:研修让我明白学生工作不止“救火”,更能通过专业设计做成“育人品牌”;如今组织活动会先想“解决学生困惑、对接社会需求”,让学生在实践中连接知识与社会。

112 李馨怡:62天晨读暮省、9期讲座学习等经历,让我实现从“为何做”到“如何做”再到“做价值”的认知跃升;未来将带着研修力量,在学生工作中深耕,让日常生长专业温度。

113 林月娥:晨读暮省培养阅读与反思习惯,研修更让我领悟要从“管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未来将以学业预警构建精准育人格局,做有温度、有深度的学生工作者。

114 马卉芳:三个月研修以“晨读暮省、课题研究”为核心,帮我系统梳理学生工作理论、深化角色认知;后续将以“学、悟、用”为指导,补时间管理与实践短板,助力学生工作。

115 王怡荻:研修是“外训到内化”的修行,晨读暮醒让我读完三本书、养成规律作息,更实现从“被动任务”到“主动成长”的心态转变,收获远超预期。

116 谢清明:晨读暮省帮我找回学习乐趣、涵养坚持毅力,课题研究聚焦“学生旷课”问题;也让我意识到需搭建优质学习平台,带动更多人融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117 谢树萍:60天晨读暮省让阅读从“翻完”变“读透用实”,李飞教授“因热爱而坚守”的话与书籍共鸣,更从同伴暮省中获工作灵感,未来将把学生工作往深里做。

118 杨李军:研修强化我“持续学习”意识,通过课题、跨校交流提升科研与协作能力;未来将聚焦“三课一会”,以年级组推进课程实践,把理论转化为育人实效。

119 姚婉雯:研修让我懂“身教重于言教”——自身晨读习惯影响孩子;也学会总结工作细节成“可复用方法论”,更在同伴支持下克服惰性,明白成长需“长久坚守”。

120 钟纯:两个月研修让我“看见”同伴的积极能量与自身的蜕变,通过反思与AI工具发现工作疏漏;结营不是终点,将带着“看见”的收获,在学生工作中持续精进


上一篇:专升本报到指南!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下一篇:家校同心 共育英才|全心全意只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