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的钟声敲响
大学生们要迅速找回状态啦!
不法分子
也瞄准这一“黄金期”,伺机而动!
为帮助师生和家长筑牢反诈防线
特意整理了开学季高发诈骗类型及防诈指南
助你慧眼识破陷阱,安全启航新学期!

若想守护好自己的生活费
赶紧跟着练就
一双反诈“火眼金睛”
“网络刷单返利”类

警惕!兼职刷单类诈骗陷阱重重!
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不要轻信网络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刷单的信息。不要被高额报酬所迷惑,更不能抱侥幸心理,相信不法分子的退款承诺,避免遭遇连环骗局。
“冒充物流、电商客服”类

若接到自称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不要轻信、更不要直接转账汇款,请拨打该平台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官方电商平台的退款退货,款项会由支付渠道原路退回,不需要买家再提供银行卡号,不会索取验证码,更不会以验证信誉为幌子,诱导下载各种网贷软件贷款转账。
“熟人诈骗”类

遇到“借钱”请求,先核实身份。
投资机会诱人,先查真伪。
贪小便宜,易入陷阱。
若遇到自称熟人、领导,通过短信、微信、QQ、钉钉等方式添加好友,并要求转账汇款时,要提高警惕,务必致电或当面核实身份、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被骗。
“虚假收费通知”类

凡是在班级群中以“老师”身份索要学费、班费、资料费等引诱家长扫码转账的,要通过多种途径仔细核实对方身份,无法证实身份的都是诈骗。
“虚拟游戏充值”类

充值请认准官方渠道,勿信不明链接。
低价皮肤广告多陷阱,谨防账号被盗。
私下账号交易风险高,谨防诈骗。
玩游戏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个人账号信息,不透露个人信息。游戏产品交易要通过正规或者官方平台进行,拒绝一切所谓“客服”的私下转账和交易。
“屏幕共享”类

不随意下载陌生人发来的App,勿信不明链接。
共享屏幕时不要输入支付密码、查看手机验证码,谨慎展示或提及个人隐私信息。
共享屏幕后要及时且正确退出。
诈骗分子会使用多种话术、套路诱导受害人下载、安装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应用程序,再利用屏幕共享功能获取受害人的账户信息、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从而骗取钱款。
在未确认对方身份前,切勿随意点击对方发来的下载链接或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在涉及资金操作时需格外谨慎。
“虚假兼职”类

面对来路不明的“高薪兼职”工作,要始终保持警惕,不要被快速获利的虚假承诺所迷惑,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谨防帮信罪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为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罪名,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与电信诈骗等网络犯罪联系紧密的行为。
一定要注意提高警惕,一旦参与“帮信”将会面临严重后果,切莫为“蝇头小利”触碰法律红线。
不出租、出售、出借“两卡”

“两卡”通常是指手机卡和银行卡,其中银行卡除了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等,还包括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不法分子会发布高价租用、购买广告,引诱将自己的“两卡”租售,甚至高额发展成为“卡农”,不断发展下线来帮助收集更多“两卡”。
不法分子利用租售的手机卡拨打诈骗电话、发送涉诈短信;利用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转移涉诈资金。非法出租、出售、出借“两卡”的行为,可能会承担行政违法责任,受到惩戒,甚至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地推引流”类

如遇到扫码免费领礼品、转发兼职广告、拉人进群等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帮助诈骗分子架设呼转设备、提供通信线路、拨打转接电话等行为,均涉嫌违法犯罪。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一定要
时刻紧绷反诈之弦
诈骗手段千万变
识骗防骗是关键
以下是开学季反诈提示
大学生们都一起来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