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概况  新闻公告  思政教育  心康教育  学生资助  学生事务  学工队伍  下载专区  留言板 
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心康教育>>心理园地>>正文
如何走进别人心里,以安慰他人?
2015-07-03 08:55 李娇娇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你想向一个人敞开自己说说心里话,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更不知道该对谁诉说。有时候你在对着亲近的人(好朋友、伴侣、安全的陌生人之类的)说自己的内心,那些不快乐、悲伤、难过,却得不到相应的满足感,对方安慰的很有道理,但自己却会升起一种莫名的落寞感和距离感。其实没多大点事,你都知道该怎么做,你也知道对方很关心你,但那一刻你就是感觉不被懂得,有距离感,甚至孤独感。 

比如我最近在咨询中遇到的一件事。 

一个女孩跟他的男票说,她有时候看到自己曾经的那些同学都出国啊、高升啊之类的,她就有些嫉妒感,会觉得自己不好,陷入自我否定。然后她男票就会很安慰的说:不要想这些了,这是暂时的,有天你会比他们都过得好的;再说了你跟他们又没关系,不用去嫉妒,总有人会比你过得好的。 

女孩听了听是那么回事,也觉得自己不该有嫉妒,于是就不再说话了。 

对于这种自我否定的人的安慰,说一大堆鼓励的话,还是有些成功学的味道,其实是把当事人的状态A否定掉了,即:你不该也无需有这种情绪状态,这是负向的,不对的。你应该有B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状态。然后当事人也会认同这种说法,就会拿理想B又开始否定自己的现状A。我通常把这种状况叫做:和另外一个人一起对自己施加暴力。因为你把这种情绪状态压下去,是对自己的一种强迫。

很多不开心好像都在被这么安慰着:哎呀,不要不开心了,节哀顺变吧,想开点吧,不要那么想了,其实你没必要这么想了……这些安慰都是一种暴力,一种对当事人现有状态的否定。 

这种否定让人很难受的。知道说的人是好心,但自己却感觉没人懂,有距离。 

后来我知道了这都是不被懂得,不能走进别人心里惹的祸。 

走到ta心里去,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当你能够走进去的时候,你就懂得了他,当你懂得了他的时候,你们的关系就会微妙的亲近了起来。这是一个很棒棒哒的技能,我反正是比较受用的。一会儿会说。这个技能非常简单,简单到我觉得跟心理学没有关系。但我们还是把它归结为心理学吧。 

这个技能就是一句无情的夺走了我的三观的一句话:态度大于内容。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经济适用男,一开始着实难以接受。事情做好了、利益最大化不就行了呗,哪有这么矫情,讲究什么态度。这就像是出门坐火车,能到不就行了么,要什么一等座。住宾馆有床不就行么,要什么几星级。买东西质量好不就行了吗?管什么服务态度。态度是什么,又不能当饭吃。 

这只是理性。人能单纯只被理性操纵的动作少之又少。现实中,我无数次被好的态度诱惑,多花了不少冤枉钱。 

延伸一下这句话就是: 

态度是针对人的情感部分的,一个好的态度,会让人在情绪情感上感觉到比较舒服,体验比较流畅积极,这个体验就会反过来影响人的理性思考。内容则是人的大脑处理的信息部分,经过逻辑判断、权衡、抉择等过程,是理性思考。理性思考是人意识中的,会调控人的感受,但是相对较难,比如你不开心的时候想通过思考“想开点”,很难。但是当你感受比较积极的时候,就很容易想法变了。感受更多的受潜意识支配。

这就意味着:当我们跟一个人在互动的时候,同时是在两个层面上发生着互动:内容信息层面和情绪情感层面,即理性与感受。当一个人在跟你表达,一个层面上,他在用嘴巴说一些事情,经过空间传递,到我们这里,我们的耳朵、眼睛等感官会直接采集信息,输入大脑,逻辑加工,嘴巴又输出一句话,一切都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完成,对方只是你一个信息源的输入和输出者而已。他作为人的部分是不被看见的,因此走进他的心也就无从谈起。另外一个层面上,他的话语信息里承载着情绪情感,他是快乐的,悲伤的,渴望被接纳的,还是其他。这个层面的流动,是隐藏在他的内容信息之下的。这个层面需要你用心去发现,而不是用耳朵和眼睛。我们太习惯处理前者,而忽视后者。 

那么问题来了:感觉不被懂得,被忽视,孤独,实际上都是一种感受。有这种感受是因为表达感受的时候受阻。当你在对一个人表达的时候,他只听到了你的内容信息,你的话语,而忽视了你的情绪情感,你的感受。那么你只有一个渠道流了过去,另一个渠道被堵了回来。那感觉,就跟你要说话却强行被禁止了一样,内伤。 

因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在处理信息内容的时候,同时处理情绪情感。在回应对方的话语之前,先看到他隐藏的要表达的情绪。 

比如最开始说的这个姑娘。她在像男票表达她内心深处的嫉妒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脆弱,因为她也不怎么接纳自己的这部分,她的情绪里还有些自责,她表达的时候会带着这样的含义:我不喜欢我自己,不能接受我自己,但我希望你可以接纳这样的我。而男票的回应是“有天你会比她们都好的”,实际上是在说:是的,有天你比他们都好的时候我是爱你的,但我的确现在不爱这么爱嫉妒的你,我只爱不嫉妒的你。所以我要通过说服把你改造成那样以成为我理想的爱的对象。 

他们两个人都在处理内容信息,而没有留意情绪情感。但是潜意识知道,潜意识企图释放自己的情绪情感失败,得不到回应的时候,又被憋回来了。

当然,男票不是故意要这么做的,因为他也不接纳自己是个随便嫉妒朋友的人,自己惯有的方式就是压抑自己的这部分,不爱自己的这部分,他在处理别人的这部分的时候,也会采取同样的方式了。 

我给出的调整是:其实嫉妒是个很美好的情感,让人上进。我们在付诸行动的时候,可以选择自我奋斗等理性的方式,而不是破坏别人等不理性方式,如此就可以。嫉妒并没有错,因此你不需要拿它来折磨自己。那一刻我想我走进去了,她体验到了被接纳,隐藏的担心、自责开始了流动,完成了自我接纳的修通。我们的关系又被拉近了一步。

走进别人,这个活其实很简单。专业术语叫“共情”,你只要共情就够了。共情,共的是情。即借助他人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并传递给他你体验到了。通俗的话说就是:别只看他的言语,还要看他隐藏的情绪情感。当你看到的时候,它就开始流动了。然后你只是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给他而已:用眼睛看着他,并深情默默的一直点头“嗯嗯啊”啊,摸摸头拍拍背啊,说些“你现在是不是感动很……”的话啊,都可以。 

剩下的跟你知道他所讲的故事该怎么做没有多少关系。当一个人在诉说的时候,只要他被理解,被倾听,他多半会找出自己的答案。罗杰斯创立的人本主义的核心就在于此,给予一个人足够的倾听、积极关注、共情,他自己会疗愈自己,自己找出办法来

我也有这样的体验,当我在被倾听的时候,我能讲出很多我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比如说我的电脑,我跟它讲话,它就挂上我的名字出来一大堆道理,这些有超过60%都是我之前不曾知道的。这也是前面我们说的:当情绪情感随着语言的流动而流动了起来的时候,它就会通畅,反过来影响理性,自动化调节了认知。他的潜意识比你更知道答案。 

难点就在于:你如何识别他的情绪情感。

首先你得有这个意识。你要有意识分裂出一个自我去做这件事。一个自我在听他的话,一个自我去感受他的情感。不要怕自己人格分裂,健康的人都得有这个分裂的能力,精神分裂症比我们缺的是整合的能力。其次就是把他当做你自己,如果你在他的背景里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注意,是如果你是他,在他的背景里遇到这种事的时候,而不是在你的背景里遇到这种事。再简单了说:就是把他当成你自己去感受,而不是把他当成另外一个人去对话。

而这取决于你是否有感受自己的能力。你是否是个能知道自己的情绪情感状态的人,还是你只有道理、应该、理性,你是否是个会压抑自己情感而只靠理性生活的人,你是否能接纳自己内心的脆弱、邪恶、不开心。你无法识别你自己没体验到过的、自己不接纳的情感。 

当一个人的内心连他自己都不愿意面对,当从未被识别的情绪情感被其他人看见、被接纳的时候,那种感觉,对他来说太爽歪歪了。顿时愿意为另外一个人开一扇门。

我就用这种简单的方法霍霍了无数人。不止是一次有朋友跟我说:有些话不愿意和自己的伴侣说,但是却愿意说给你听。这话就听得我很纠结,如果不是因为我是个不断用道德强迫自己的心理师,天知道在听到有好看的姑娘这样的反馈后会发生什么。 

有时候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走进别人的心里是件很容易的事。不是你大脑里储存了多少弗洛伊德,而是其实答案就那么简单,谁都可以轻而易举做到。只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真相而已。你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一个人,不需要学习多少心理学,只是在处理他人的内容和信息的时候,多分裂出个自我,俗称多个心眼,去重点处理下他话语背后隐藏的情绪情感。 

回到我们那句话,就是这么回事: 

用什么样的倾听、理解、抱持、接纳的态度去回应他,远远重要于你回应了些什么。

当然你还得克服一个问题:就是你闭嘴少说话的时候,你得忍住自己这个好为人师的本能,少教育别人该怎么做,让他的潜意识自动告诉他,而不是你。 

次数多了后,你们就,日益亲近。 

同理,如果你想让别人更懂你,可以走进你,你可以做的就是:少讲故事,多谈感受。你看一个人健谈的时候,他有多少词汇在讲故事,故事里有多少词汇在描述自己的感觉,你就知道他多真实,多敞开。 

关闭窗口


学工部信息
提示: 网站导航组件在当前页面和配置下,没有获得可显示的导航项。
办事指南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019级新生
新学期新气象!新课表已出炉,快
广州市医疗保障局致大中专院校学
2016级新生入学指南
毕业生离校办理须知
城乡居民医保就医指南(大中专学
广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参保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
Copyright©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华商学院学生处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51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