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来访者问:老师,是不是我性格内向,所以才在别人面前不敢说话,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呢?老师,是不是因为我很自卑,所以才不敢跟人交往、甚至不敢谈恋爱?老师,我对自己没有信心,缺乏自信,该怎么办?
关键词:自信。
关于自信,我的观点是,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具有自信,而且它一直都在。所谓的没有自信或者缺乏自信,只不过是在过往的经历中,把自信给弄丢了,或者说掩盖起来了。所以,自卑、性格内向、不敢与人交往、不敢表达自己,这些现象只不过是在表达一样需求,那就是:你需要把自信找回来。
你的自信丢哪了?
在曾经的一次集会的饭桌上,一群同事和领导都侃侃而谈,而我自始至终都没讲一句话,只是在别人劝我夹菜时,才急忙点头说没事、没事。不是我不想讲,好多次我想开口,而且领导很关切地注视着我,希望我开口,但我还是尊口未开。大伙都说我不爱说话。其实,我知道,我不敢讲话;我怕讲错;我怕自己讲话丑态百出;我怕被人笑话。所以,我一直高度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讲话。虽然有时觉得自己也能说出同样风趣有意思的内容,或者觉得自己会说得更精彩,但,我讲不出口。或者,我的声音会讨人厌吧。
我不爱讲话。我性格内向。我不喜欢人多热闹。我不爱人际交往。当时,我也曾为自己贴了诸多的标签。当我为自己贴上这些标签时,我内心会好受些。以此掩盖回避在人际交往中自信缺位的紧张、不安和恐惧。
直到我在心理咨询中遇到一位跟我际遇相仿的来访者,我才恍然大悟:那些所有关于不自信的标签都统统不需要;自信的丢失,完全是在早年成长过程或环境中导致的;自信或者不自信,完全跟幼年被照料的品质相关。
如果你的父母是拒绝型的。无论你何努力,他们都不懂得跟你连接,不肯亲近你。你会怎样呢?
如果你的父母是苛责型的。无论你如何表现,都得不到他们的好评,他们只是一味地否定你。你会怎样呢?
如果你的父母是疏离型的。无论你如何争取,他们都遥不可及,都无法得到他们的认可,肯定,欣赏。你会怎样呢?
除了歇斯底里,你很有可能会不停地反思检讨自己。你会一直审视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好,做的不对。当你把生命能力过多灌注在这些负面内容上面的时候,你就丢失了自信。你就没有了自信。
当你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当你要表达自己的需要时,你会反复审查自己是不是对的,是不是合理的,会不会被拒绝,会不会被否定。你会过早地预设被人嘲讽的失败结局,然后张不开口了。你甚至在开口之前,已经紧张得瑟瑟发抖。然后,你又责备自己自卑、或者不自信。
在我的感觉中,我的父母应当属于疏离的那种。在那个(六七十)年代,他们能把我们姐弟们养活已经是很高的造化了,哪还有余力来悉心照料子女。所以,我没有自信(而且我相信很多人的没有自信),都只不过是一种习得性无助罢了,是环境的产物。
除了环境的影响之外,另外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渴望被认可被接纳。因为这个内在的渴望,当别人认同、肯定、欣赏我们的时候,我们才对自己好有信心。而一旦不被认可、不被欣赏,就失去了自己。所以说,还是我们自己把自信的权力交付给了他人。而且,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中,没有得到适当的回应。因此我们丢失了自信。
那么,要找回自信,首先要把权力收归自己。
一位女孩在咨询中说,她在做菜时,妈妈对她指手画脚说她切的菜太碎了不好看,她很愤怒。我说,你愤怒得有理,应该表达你的愤怒。因为你妈妈在否定你(甚至控制你)。而你不愿意失去自己。她笑着说,是啊,做成菜后大家也都吃得很香的。我说,是的,你可以有自己的做菜风格,而不要失去自信。所谓把自信的权力收回,在自我肯定与被人肯定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事实上,不要失去自信(或者说找回自信),很多时候,并不是这么简单。
自信的丧失,一是缘于在特定的环境中,因为被否定,生命能量开始灌注在负面内容上面,并形成固定的模式,生命逐渐变得没有活力。二是因为内在渴望被接纳、被认同、被肯定、被欣赏。而且把满足自己这些渴望的权力交付给了别人。
那么,找回自信,还需要回到新的特定环境中,重新体验自我,连接自己的生命力或资源,发现自己,欣赏自己,愉悦自己,从而找回自信。而这里所说的新的特定环境,应该有好的陪伴者(心理咨询师),TA完全能够镜映你,在好的陪伴者的引领下,重新体验自我,让你对自己有好的感觉,让你把生命能量灌注在积极正面的事情上。这就是自信的恢复,也就是说,在好的陪伴者引领下,矫正以前对自我的旧有的体验,从而获得新的自我存在感、价值感。
我的来访者在中后期的一次咨询中告诉我,他最近做出了一件以往不敢做的选择。兴奋与骄傲之情溢于言表。我让他闭上眼睛,体验内心的感受。问他,在能量的层面,是什么推动着他做出不同选择的?他说,似乎有种力量,或者叫做生命力的东西吧。我让他拥抱生命力,体验拥有生命力的感觉。他说体验到一股抑制不住的信心与勇气。
我说,那就是自信。
所谓的自信,就是能够平衡自我肯定与被人肯定的天平。就是能够连接自己的生命力和优势资源。就是发现自己是一个完全独特而且富有创造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