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企业文化

最新动态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首页 > 首页 > 正文

学生工作者专业成长研修班讲坛第四期 | AI赋能,解锁辅导员工作创新密码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3日 15:22 来源: 责任编辑:学生处管理

在数字化浪潮深度浸润教育领域的当下,为助力学生工作者把握AI赋能机遇,推动育人工作创新升级,6月30日,广州华商学院首期学生工作者专业成长研修班举办华商学工讲坛第四期。本次讲座特邀西南石油大学高级辅导员伍晓芸老师,围绕“AI赋能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实践——从AI工具的应用到育人场景生态的构建”主题,为研修班学员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智慧分享。  

2D4DE

一、专家领航:解码AI赋能育人新路径

伍晓芸老师作为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四川省名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深耕AI育人实践,成果丰硕。她从“对话密码:提示词工程的结构升级”“数据筑基:专属知识库的精准回应”“智能延伸:AI智能体的快速搭建” 三大维度,系统拆解AI融入辅导员工作的底层逻辑与实操方法。  

讲座中,伍老师结合自身运营“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小芸成长部落”等平台的经验,演示如何用提示词工程优化AI工具指令,让DeepSeek等平台精准输出思政教育素材、学生成长档案分析;通过搭建专属知识库,实现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高效回应;更展示了快速搭建AI智能体,构建“全周期育人场景生态”的创新思路,为辅导员突破工作瓶颈提供了全新视角。

二、华商实践:科技赋能育人的探索与共鸣

广州华商学院一直关注学生工作者专业成长,此前已开展“AI+新机遇华商十讲”、DeepSeek赋能教学管理等系列培训。讲座中,伍老师分享的AI辅助整理学生成长档案、设计个性化思政活动等实践,与我校老师探索方向高度契合,引发强烈共鸣。不少学员在互动中表示,过去对AI的应用停留在“零散工具使用”,听完讲座才意识到,AI能深度融入育人全场景,从入学适应、日常思政到毕业指导,为学生成长全周期赋能。

三、学思践悟:以AI为翼,奔赴育人新征程

讲座后,研修班学员围绕“AI赋能育人”展开热烈研讨。大家深刻认识到:AI不是冰冷的技术工具,而是辅导员工作的“倍增器”——通过提升效率,让辅导员腾出更多精力做“有温度的教育”;通过精准数据分析,让育人决策更科学;通过构建智能生态,让思政教育更贴近学生需求。  

部分学员已着手规划实践:有的计划优化AI提示词库,让工具更贴合思政教育场景;有的准备搭建学生成长数字画像,探索AI预判需求、设计精准育人活动的路径……这场讲座,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点燃了华商学工队伍拥抱科技、创新育人的热情。


92B04

当教育遇上AI,是挑战更是机遇。华商学工讲坛第四期的圆满举办,为辅导员们打开了AI赋能育人的全新视野。未来,广州华商学院将持续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推动学生工作者以科技为翼,深耕育人初心,在数字化浪潮中书写更具温度与智慧的思政答卷,让AI真正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助推器”!


四、研修班学员讲座暮省精选

108黄国富 6月30日暮省

今日聆听伍老师关于AI应用的讲座,收获颇丰。讲座内容详实,打破了我对AI仅作工具使用的固有认知,让我深刻认识到其在学生工作中的多元价值。

要充分发挥AI效能,需从自身转变开始:一是掌握AI底层逻辑,明晰其运作原理与边界,优化应用流程;二是实现角色转型,从执行者向设计者、引导者转变,利用AI完成重复性工作,将精力聚焦于学生深度沟通与成长指导;三是提升提问能力,精准表述需求是发挥AI最大效能的关键。

感谢伍老师倾囊相授,后续我将在实践中深化学习,要是有手把手教授就更好了!

107郭堪通6月30日暮省

今日聆听伍晓芸老师 “AI赋能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实践” 讲座,深感 AI 为辅导员工作带来全新机遇。从借助写作工具优化思政教育材料,到利用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生动态,效率与精准度双提升。但也需清醒,AI是辅助,育人初心为魂。要善用技术,又坚守人文关怀,在个性化辅导、心理危机预警等场景,让AI与育人深度融合,构建更智慧、更有温度的学生工作生态,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117 谢树萍 6月30日暮省

今天听了伍晓芸老师“AI赋能辅导员工作的创新与实践”培训,讲座重塑对AI的认知:它不仅是提效工具(如智能撰写报告、分析学业数据),更是育人场景的革新者。关键启示有三:其一,需建立“人工+AI”双校验机制,用专属知识库规避技术“幻觉”;其二,以问题驱动实践,如在心理预警中融合AI动态筛查与人工访谈,科研申报时借力文献分析;其三,坚守育人本位,将技术应用于个性化生涯指导、隐性危机识别等深层需求。未来应在效率与温度间寻求平衡,让人机协同真正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精准化与人性化。

114 马卉芳 6月30日暮省

今晚聆听伍晓芸老师“AI赋能辅导员工作的创新与实践”培训,内容干货满满。培训主要包含三方面:一是从模糊提问到精准对话的思维跃迁,通过“角色—任务—输出要求”黄金三角提问模式,让提问目标明确,还以三个实例讲解实操;二是知识库搭建,伍老师结合日常工作搭建知识库,避免AI幻觉,使问题更精准;三是智能体搭建,构建“提问—搜索—思考—输出”闭环设计,值得学习。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伍老师的成果源于持续学习、对学生工作的深度思考和精准的提问。以往使用AI多限于简单搜索,今后工作中要加强学习与思考,提升提问能力,秉持批判精神,从工作痛点场景入手实践,让AI更好赋能工作。


下一篇:赓续文脉启新程,五育融合育新人——广州华商学院美育教育基地暨非遗传承主题馆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