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让辅导员更专注于“育人”本身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事务型辅导员”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数智化引路人”这一新身份。面对05后数字原住民、工作“碎杂难”的现实困境,AI技术恰好能成为辅导员的得力助手。
2025年11月10日晚,广州华商学院第二期学生工作者成长研修班第十一期讲坛以线上形式顺利举办。本次讲坛以“AI助力辅导员带班的六大实战策略为主题”,特邀南昌大学廖名海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廖老师结合其深耕学生工作一线的丰富经验,分享了如何借助AI工具提升沟通效能,为研修班全体学员带来了一场充满科技感与实用价值的精彩讲座。
为什么辅导员必须懂AI?

讲座开始廖老师分析当前学生群体已发生的显著变化:他们是数字原住民,信息获取方式转变,偏好短快个性化的信息,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AI工具。而辅导员工作却面临“碎”(工作碎片化)、“杂”(事务多而重复)、“难”(学生需求多元复杂)三大痛点。 AI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它恰好擅长处理我们最头疼的那类工作。它可以成为辅导员的秘书、助教和分析师。
六大实战策略,让AI为工作赋能
廖老师系统性地介绍了AI助力辅导员工作的六大核心策略,每个策略都配有具体操作方法和实际应用场景。

策略一
AI+事物管理——在高校日常管理中,辅导员需要经常在各种群中发布通知,传统的通知方式往往存在信息冗长、阅读率低、关键点不突出等问题,借助AI,可以极大优化通知撰写流程,让通知既精准高效,又能吸引学生关注,提高阅读和执行率。

策略二
AI+学风建设——个性化谈话精准施策“关键在于将通用话术转化为针对性的沟通方案。AI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生成符合不同学生特点的谈话模板,既保证专业性,又体现个性化关怀”。

策略三
AI+心理健康——早期预警防患未然“AI不是要取代辅导员的专业判断,而是为我们提供更敏锐的‘嗅觉’,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需要关注的学生”。

策略四
AI+班级沟通——智能答疑释放人力通过腾讯元器等平台搭建的智能客服系统,不仅能够准确回答常见问题,还能记录学生咨询热点,为工作改进提供数据参考。

策略五
AI+思政育人——内容创作提质增效廖老师现场演示了如何借助DeepSeek、剪映等工具,快速将文字脚本转化为包含数字人讲解的视频内容,大幅提升思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策略六
AI+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初步的、数据支持的职业发展、职业规划参考,优化简历,让内容更亮眼,表达更精准,让每个工具都能变成可复制的工作小助手。

实战总结:三大技术利器快速上手
AI大模型:如文心一言、DeepSeek、Kimi,是“超级大脑”
多维表格:如飞书多维表格,是“数字中枢”
AI智能体:基于大模型的专属助手,是“7×24小时小秘书”
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而是必然。廖老师指出,掌握AI技能的辅导员,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真正有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工作效率与育人质量的双重提升。
互动与总结
整场讲座,廖名海老师金句频出,互动氛围热烈。他不仅授人以“鱼”,详细讲解了各项策略;更授人以“渔”,分享了如何与AI有效沟通的提示词技巧与资源获取渠道。他鼓励全体辅导员同仁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学习、积极尝试,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将AI转化为个人职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强大引擎。


讲座虽然结束,但我们的学习和探索不会止步。期待各位老师能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AI技术的赋能下,我们必将能更好地聚焦主责主业,以更高效的智慧管理和更温暖的人文关怀,陪伴学生成长成才,共同绘制新时代“三全育人”的崭新画卷。